这是我军战史上一次罕见的大规模炮击行动。这是一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特殊战役。这是古宁头战役失利后的一次血耻之战。
▲ 金门炮战
时间,定格在1958年8月23日。坐标,定位北纬118度33分、东经24度14分。历史永远铭记这一天!
伴随着一连串红色信号弹的升起,2个小时内,459门大炮,3万多发炮弹,从不同方向铺天盖地落到金门国民*守军的阵地上。顷刻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浓烟四起。
猝不及防的国民*士兵乱作一团,当天600余人被毙伤,大批军用设施被摧毁,2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整个金门岛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
炮战延续了一个多月,不仅打了国民*军一个措手不及,也极大震撼了正在中东“放火”的美国。此时的金门已完全被我炮火封锁,弹尽粮绝,防御工事几乎毁于一旦。若我发动登陆作战,金门唾手可得。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国庆后的第五天,10月6日, 北京突然发表了《告台、澎、金、马军民书》,决定停火7天。从那时起,金门地区的炮战打打停停、半停半打,后来又改成了“单打、双不打”的固定模式,一直持续了21年。
金门,位于厦门东面,在地理上,从厦门的角屿到金门的马山,中间只隔着1800米的海面。再来回顾这场炮战,有一些人不理解,当年明明金门唾手可得,为什么我们突然停下来脚步呢?
▲ 隔海相望
如今,60多年过去了,当年如此重大的事件究竟缘何而起,期间前前后后的曲折细节又是怎样跌宕起伏,老一辈的领袖如何以超人的胆略和睿智驾驭着风云变幻的险恶局势,我们现在不得而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发体会到当年炮击金门的深远意义:金门炮战,不是为了屈服对方,或占据对方而战,而是在心照不宣地以炮弹向历史发言,以炮声传递坚定的决心——两*之争是法理正统之争,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单日打,表示中国内战仍然存在,既然是内战,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就无权干涉;
双日停,让国民*军有机会喘气,继续固守金门,并对台湾军民表示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
而美国一方面不断对我军进行恫吓,以第七联队主力向台湾海峡和浙东海面集结;另一方面,又不断要求将金门、马祖的守敌全部撤退到台湾本岛,其目的就是要斩断台湾与大陆最后的联系。分裂中国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最终,美军舰队屡屡在我军持续的炮火中落荒而逃,让所谓的“共同防卫”沦为笑柄。
于国名*军而言,当时的金、马是他们“代表全中国”的象征,坚决不能撤;于我方而言,如果单独夺取金门而不能同时解决台湾问题,就会落入美国想要制造“两个中国”或“台独”的圈套。
▲ 金门岛国军前线观察哨
当时的双方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中国”的原则谁也不能改变,谁要是胆敢分裂中国,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必将遗臭万年。从另一种角度讲,当时的国民*在民族大义面前,还算清醒,还算有良知。
时光飞逝,洗涤旧迹,吹开历史的尘埃,我们再回头看这场战役。在大陆与金门之间互相打炮,是保持台湾与大陆联系的一种方式,其政治、法律意义更重于军事意义。既是使两岸之间始终保持一种国内内战继续的斗争形式,也是向世界宣告金门、台湾等地是中国的固有领士,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分离出去。
金门炮战,震惊了全世界,挫败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让我们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双胜利。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再看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的所作所为,倒行逆施,小动作不断,不断挑战“一个中国”的底线,毒化两岸关系。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也许,从120多年的那个甲午,我们被迫骨肉分离, 这道浅浅的海峡,已经把两岸分隔的太久。但始终改变不了,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我们有着共同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血脉,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翻来历史的扉页,遥想当年的金门炮战,在民族大义和历史潮流面前,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都会被每一个中华儿女所不耻,也必将受到人民的谴责和历史的惩罚。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面对那些如跳梁小丑般的 “台独”分子,我们有能力也有决心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包括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我们绝不容忍“台独”势力破坏台海的和平稳定、干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