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美晕全网:海明威说“流动的飨宴”,原来是真的?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看完了,就好像一场大型的法国文化巡展。 浪漫,癫狂,绚烂,但核心是尊重每一个自由的人,自我的个体。 这一秒被美到,下一秒又被狂到,再一次证明了 海明威说的都是真的:巴黎是一场流动的飨宴。 1. 开幕式短片《歌剧魅影》 这届巴黎奥运开幕,是音乐剧迷的盛宴。 开幕短片中,一群人拿着火炬登上小船,在暗河之中穿行。这是《歌剧魅影》的经典场景。
改编自 1910 的 法国小说,讲述了一个戴着面具的神秘人不为世人承认,终身困于地下的凄然故事,他生活在巴黎歌剧院的地下迷宫里,他的所爱克里斯汀正是曾经穿越暗河来到他身边照亮他,但最终又走远。 加尼叶歌剧院的地下暗河,其实是巴黎的下水道系统,也因为这部经典而闻名世界。 2. Lady Gaga 与卡巴莱 开幕式出场的第一位巨星 Lady Gaga,演唱了 50 年代法国著名演员 Zizi Jeanmaire 的经典歌曲《Mon truc en plumes》(我的美羽) 。 Gaga 一出场估计就把央视解说干懵了。 这个粉色的羽毛是巴黎经典“卡巴莱”,它结合了歌唱、舞蹈、喜剧、戏剧和政治讽刺等多种表演艺术,通常在小剧院或夜总会中进行。
像火烈鸟一样的嘎嘎真的好美! 网友贡献热梗:以后报批文件就写“央视直播女歌手”! 3. 康康舞的大腿,让央视解说沉默了 卡巴莱之后,接下来还有赛纳河岸边跳起的法国 19 世纪最流行的康康舞登场。 80 名巴黎“红磨坊”舞者献上著名康康舞,今晚的表演特意加上了电音,经典和新生结合。 当然,和舞蹈一样吸睛的是央视解说抽象时刻: 解说看着一群飞扬的裙摆和白花花的大腿:这是法国的一种传统舞蹈...
以及同样在塞纳河畔的,还有一名为乘船游行的运动员伴奏的风琴手。
网友再次贡献热梗:黄宣被《歌手》淘汰,原来悄悄来巴黎了啊! 4. 从悲惨世界到《自由引导人民》
开幕式最核心的主线索是一个像刺客信条一样的火炬手老哥在巴黎各种历史场景巡礼跑酷。 从巴黎圣母院到卢浮宫,最瞩目的还是跑过《悲惨世界》彩排现场的时候。 这是最好的音乐剧之一,1980 年首演于巴黎,随后 1985 年在伦敦西区上演。 短片中“街垒”一幕,正是六月革命时期的城市场景。画面最终定格在了致敬名画《自由引导人民》的场景上。 文学,音乐剧,新浪潮电影,艺术交汇的时候,迸发最耀眼的光芒。
5. 断头皇后与金属乐队 哈哈,解说又要沉默了。 一个捧着头颅的无头女人在短片中出现,这是法国“断头王后”玛丽 · 安托瓦内特,她是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最后一位皇后。在她被断头后,法国走向了共和。
古监狱里喷洒鲜血的场景,实在太美了。
同样瞩目的是为这个片段配乐的法国前卫金属乐队 Gojira, 他们与歌剧演唱家 Marina Viotti 一起表演了一首法国大革命的颂歌。金属乐如此运用,让人想到了 Matallica 当年在 莫斯科演奏的莫里康内。
这也是奥运会开幕式上,第一次出现金属乐队表演。 6. 最高法院前高唱《卡门》 在最高法院唱《卡门》,谁说我们要的是一个不“出错”的世界? 载着歌手的游船经过最高法院,唱着《卡门》选段《爱情是一直自由的鸟》。
这部法国歌剧,讲述了一个叫卡门的吉普赛女郎,不受任何拘束,最后为了自由而牺牲,和前面的“断头皇后”前后照应,也等待着下面一个叫“爱”的主题的来临。 短短五分钟,古典摇滚的耳朵狠狠被制服了。 7. 最爱电影的法国人 “两男一女”让央视沉默 终于来到了电影。 电影发源地的法国,在短片的这一个环节,致敬了法国新浪潮大导特吕弗的经典之作《祖与占》,电影讲述一女两男的故事,讲述在自由和爱中,人和人的纠缠与解脱。
央视解说又被干沉默了,登上微博热搜的是“奥运开幕式燃冬”—— 那是华语电影《燃冬》的一个梗,“你们三个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热爱电影的法国人不会满足于只埋这一个梗,整场奥运会开幕,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小黄人》来自法国,原来《小王子》和《月球旅行记》都来自这里,原来第一位女性电影人爱丽丝 · 盖伊也是法国人。
以及以法国为首的新浪潮电影逃不开的四个字:知识分子。 短片中的三个人拿的书,分别是莫泊桑的《漂亮朋友》(Bel-Ami),《简单的激情》(Passion Simple),《性与谎言》,拉迪盖《肉体的恶魔》,德拉克洛《危险关系》,莫里哀《了不起的恋人》(les amants magnifique)。
央视解说:我沉默,我害羞,我的话也不多。 8. 十座女性雕像,诞生了波伏娃的法国 当《马赛曲》在巴黎大皇宫唱响,所有奥运开幕式上最女性主义的瞬间诞生了。
重新编曲的《马赛曲》,柔美又充满力量。
伴随着音乐,十座镀金雕像缓缓浮现,以颂扬法国历史上杰出的十位女性代表。从电影人,到女政治家,到女律师,再到作家...曾经被忽视的那些痕迹,现在被记起,被共鸣。 9. 一个蓝色的酒神,用歌声呼唤和平 欢迎收看 CCTV 特别节目《央视解说极限挑战》。 本场开幕式最癫最抽象的现场,还是最后一个环节“最后的晚餐”。 只见长桌上有一盘菜,当黄铜色的餐盖徐徐掀开,赫然出现一个蓝色裸体男人。
这个人是法国唱作人飞利浦 · 卡特琳(Philippe Katerine),近乎全裸的他扮演的是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狂欢和对人类本真的追求。 网友:这个水果腰带,不知道会不会作为抽象时尚单品火一波。 又像蓝精灵又像美猴王,但总归是那一句:“宁可犯错,不要无聊”。 10. 假声男高音献唱,古典乐迷的盛宴 谁能想到街舞跑酷能和假声男高音混着搞啊? 法国新声代男高音歌唱家 Jakub Jósef Orliński 在一段 Nike Breking 之后, 演唱了巴洛克作曲家拉莫的《殷勤的印第安人》里,女主角的咏叹调《Viens, hymen》。 来吧,许门神,让我与我所爱的征服者能在一起。
这种解构,让巴黎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在此刻被完全呈现。 11. 身穿银色铠甲的女骑士,酷似圣女贞德 银色的机械马穿越塞纳河,令人想起圣女贞德。
以前的放鸽子环节也简化成了骑士的羽翼,一匹银马,穿越桥洞。
而开幕式女骑士的铠甲,也来自法国年轻的女性设计师 Jeanne Friot,她出生于 1990 年,在设计理念强调大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用可回收材料和环保染料进行设计 —— 外在表达,也是内在的社会责任。 飒如流星,太爱这个场景了。 12. 燃烧着火焰的钢琴,平静泫然的《Imagine》 一首理想主义得直白,甚至天真的歌,却如此适配奥运,听一次哭一次,当然这一次加上了法国人浪漫爆炸的想象力,以及来自法国艺术家索菲安 · 帕玛特和歌手朱丽叶 · 阿玛内特的温柔演唱。
列侬的《Imagine》已经成为奥运的常驻嘉宾:“You may say Im a dreamer,But Im not the only one,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13. 暴雨中的钢琴,焉知非福的浪漫 全网都在找的开幕式钢琴家,是来自法国的艺术家亚历山大 · 康托洛夫,他在著名的利奥波特-塞达-桑戈尔行人桥上,演绎了拉威尔的《水之嬉戏》。
被誉为“李斯特再世”的康托洛夫,如今也是法国国宝级的钢琴家。在 2019 年夺得柴赛金奖。 暴雨中的钢琴,猝不及防,但又确实属于当下。 艺术发生在当下,一种看不到功利心的浪漫。 14. 席琳 · 迪翁压轴献唱“小云雀”名曲 看到席琳 · 迪翁唱歌的那一刻还是哭了。
在埃菲尔铁塔上,和病痛缠斗了好几年,一度消失在公众视野的席琳 · 迪翁唱起了法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伊迪丝 · 琵雅芙的《爱的颂歌》。 这首歌是琵雅芙写给一生挚爱的拳击手马塞尔 塞尔当的,这首歌首演后不到一个月,马塞尔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丧生。 和琵雅芙爱痛交织的玫瑰人生一样,此时听席琳唱这首歌,是在千帆之后,两位不同时空的女性,在穿越痛楚之后再一次用音乐表达韧性和美。
15. 在任何场景发生的艺术 看完整场开幕式,觉得最动人的,还是一种整体感。 在阳台上看奥运的法国人,被淋成落汤鸡也要美美弹钢琴的钢琴家,穿着奇装异服随时随地就能跳起来的法国人,还有那些厚重的文明在当下的,新鲜的诠释。 实在享受,也实在觉得想象力对于法国人而言,更像一种信手拈来的天赋。
最终是什么东西,是自由。 法国人用一场盛宴展示了,风靡世界的法式松弛最核心的东西:活出自己,不那么在乎别人的目光,以及从古到今对自由这件事的理解。 悲惨世界里那些为自由献出生命的人是,今天不在乎巴黎市区房子是不是破旧,名胜古迹是不是足够精美的法国人也是。
最后的奥运致辞里,发言人说“即使我们在最重要的时候很难达成一致,但是在这个时刻还是能走到一起”。 看完整场开幕式,这句话很有信服力。艺术在此刻真的没有国别的局限性,它能够触及人心里最柔软的存在。 你最难忘的瞬间是哪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