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2025年夏末中国足球最刚的场面,居然发生在一条通知和一场民间联赛之间。
中国足协刚发布《社会足球赛事管理办法》,要求民间赛事报备交钱、裁判归我指派,江苏转头就甩出一份《说明》:不好意思,我们的“苏超”,我们自己管。
这事说来有点戏剧性。
8月底,足协发文说要“规范”民间足球比赛,赛事要报备、要交管理费,五千到两万不等,裁判也得用“指定款”。
结果文件里条款自相矛盾,一边说要管所有社会赛事,一边又说只管“足协及其会员主办”的——这不,话没讲清,架就先吵起来了。
正巧,江苏这边自己的城市足球联赛(人称“苏超”)正打得火热。
这比赛太“香”了:老师、医生、公司职员……普通人组队代表城市出战,南京奥体揭幕战就涌进1.2万人,线上500万围观,无锡苏州赛区票秒光。
更夸张的是,它不只火在球场——镇江酒店被订爆,扬州借势推出“看球+游瘦西湖”套餐,周末直接带动消费涨25%。
民间足球,愣是踢成了“文旅加速器”。
然后,足协的《指导函》就来了:交钱、换裁判,不然可能停赛。
这一下,可把大伙整不会了。苏州队一名体育老师球员直接吐槽:“我们AA制训练、抽空参赛,图的就是个纯粹。你这费那费、这管那管,明年谁还组织?”
江苏没在怕的。
文旅厅、体育局接连发声:我们是地方政府办的群众体育活动,合规、合法,足协无权干预。
换句话说:不交、不换、不妥协。
更精彩的是,江西、山东等等省份也纷纷跟上——你出省级城际联赛,我推乡村足球赛,一律自带“Buff”:自主运营、谢绝插手。
足协的新规,彻底成了“一个人的游戏”。
而现在,“苏超”都踢到第四轮了,常州还搞起了夜市灯光球场,越骂越火;民间赛事没被管住,反倒遍地开花。
你说这是打脸还是转折?
谁都看得出来,中国足球真正的生命力,从来不在审批表上,而在每个普通人奔向球场的脚步里。
当地方政府、企业、老百姓都愿意为足球“踢一脚”的时候——那些烟火气十足的赛场,才是中国足球最真实的土壤。
所以,这场“管不管、怎么管”的球,现在传到了足协脚下。
下一步,是继续坚持条款?还是识相收回成命?观众都看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