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更新调整,可以说现在系统自带的备忘录已经十分强大了,对于大多人而言这都是一款极强的记账或写作应用,可以省下一笔购买专业应用的费用。
实况文本和翻译
苹果对于实况文本的功能描述是可以直接识别图库中图片内所包含的文字,实际上不止图库应用,在 Finder 或桌面打开图片均可以直接识别、复制相应的文字。
苹果还提供了中英双语语音供用户选择。当然,机器翻译仍然不够完美,遇到复杂的英文句子时会出现翻译错误。
总的来说,无论是实况文本还是翻译,系统级别的体验显著地提升了文字输入等场景的操作效率,值得一试。
隔空播放到 Mac
相比 iPhone 和 iPad,Mac 更大的体积意味着更大、更好的屏幕、音质更棒的音响,直接将内容在 Mac 上播放确实体验更好。
隔空播放,目前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直接隔空播放音频内容,比如可以用 Mac 直接播放手机上的网易云歌单,手机直接控制 Mac 的播放内容、音量等等。
另一个功能则是扩展显示,之前 iWork 办公三件套就有投屏功能,利用手机操控播放 Keynote 等,现在更方便了,扩展显示可以直接将手机屏幕内容投屏到 Mac 上。
经过实测,投屏流畅度表现较为不错,在滑动、播放视频等方面都比较跟手,至于能不能将 Mac 作为游戏显示屏使用,我也试了一下,实测答案是不行。
虽然传输流畅度较高,但遇到《英雄联盟手游》这种强调瞬间操作的游戏,隔空播放仍然会出现卡顿现象。
即便游戏画面能做到和 Mac 实时对应不卡顿,一边点手机屏幕一边看电脑的操作方式也不方便,手机可不是手柄,做不到盲操作,手指点击和眼睛关注的内容应该是统一的。
总的来说隔空播放更像是一个轻体验、应急场景的功能。
专注模式
初次进入时,系统一共提供了勿扰、工作、睡眠三种模式,其中工作和勿扰模式都可以定时 1 小时或直到晚上,系统会自动过滤通知和电话。
用户可以选择允许通知的联系人或是应用,比如我在 Mac 端一般会允许微信和企业微信通知,其他则选择关闭,尽量减少信息打扰。
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设置自动启动专注模式,地点、时间、启动 app 都可以作为触发专注模式的条件,比如到了工作日工作时间后,Mac 自动开启工作模式。
一旦 Mac 开启专注模式,手机也会自动开启,对于拥有多款苹果设备的朋友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
言归正传,通用控制功能可以让 Mac 直接操控 iPad,实现无缝切换键鼠和无缝分享文件。
基于蓝牙、WiFi 以及同一 Apple ID 账号,Mac 可以和 iPad 快速连接,在苹果的演示中只要将 Mac 和 iPad 摆成一排,在滑动鼠标切换时,Mac 或 iPad 会在屏幕边缘处显示一个侧边条,示意用户现在处于切换状态中,继续滑动鼠标就会完成切换判定连接到另一台设备中。
这时就可以通过 Mac 的键盘鼠标操作 iPad 了,而且如果是同一类型的文件,甚至还可以实现 iPad 拖拽文件到 Mac 的应用当中,突破了不同设备的限制。
可以说这是「对的设备做对的事」这一理念最好的体现了,在 iPad 上完成绘画,用通用控制一键拖动到 Mac,完成 Keynote,又快又好。
同播共享
FaceTime 中的「同播共享」功能同样是延迟推出,苹果表示会在今年秋天推出,具体什么时候还不确认。
同播共享不仅可以让你和朋友一起视频,还可以一起观看同一条视频、聆听同一段音乐,哪怕相隔千里,分享却不复杂。
不过国内使用 FaceTime 的用户可能并不多,期待其他更大众化的第三方应用也能用上类似的功能。
英特尔处理器版 Mac 无法使用的功能
现在 Mac 端的芯片一共有两种,分别是 X86 构架的英特尔芯片和 ARM 架构的 M1 系列芯片,不同架构和芯片构造也影响到了功能。